《千万工程》导演手记(三)| 每个人都是一把钥匙
浙江卫视 发布时间:2024-01-30

一篇命题作文往往有多种写法,那么一部主题纪录片自然也有多样的表达手法。面对时间跨度长且内涵丰富的“千万工程”,纪录片《千万工程》的小伙伴们是如何发挥自身所长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导演手记,看看今天又有哪一些“解题思路”。      

黄玲

带着好奇心一路“追问”

多年一线记者经验,让我习惯于追问,“千万工程”的内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二十年一张蓝图绘到底?对于乡村,它带来的真正改变又是什么?在一个个追问下,打开了一个个故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了 “千万工程”背后浙江乡村基层治理的智慧。

在杭州小古城村,依托“樟树下议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在金华寀卢村,“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美丽田园综合体让人惊艳,这背后和19户党员干部带头实践水稻“撒直播”法密切相关;在舟山新建村,外来媳妇余金红当上了村干部,发动党员带头修路、整治环境、引进大学生研学业态,让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山村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村庄,成为村民口中贴心的 “阿红书记”。

每一个网红村都有一个网红书记,“千万工程”推行二十年来,党委政府的引领力至关重要,党员带头示范先行力深得民心。

黄玲 工作照

丁晓嵘

“蹲点拍摄”为乡村描绘生动色彩

从第一次拿到这一主题时,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我们的镜头表达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因此,我们蹲守天气,蹲守事件,甚至蹲守牛、羊、鹅这些特殊的“群演”。

其间,我们收获过山顶喷薄的日出、雨后斑斓的鱼塘,但更多的是“白等一场”。光污染几乎为零的开化县高田坑村是拍摄星空的绝佳地点。为了捕捉到绚烂的一幕,我们提前一个月联系天文协会,根据天气变化制定拍摄计划。让人倍感期待的是,听闻英仙座流星雨也将在拍摄当天出现,可以想象那样的画面是何等浪漫。然而,当我们摸黑上山之后满目星空却没有如约而至。

“蹲点式”拍摄虽然辛苦,也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不等就没有可能。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种子的力量在于生长,“千万工程”就如同一颗种子,经过二十年的不断生长、蝶变,让我们的乡村充满活力、充满灵动、充满希望。

丁晓嵘 工作照

楼羽忻

和乡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作为一名在城市出生长大的95后,“农业、农村、农民”曾经离我相当遥远,而进组拍摄《千万工程》让我拥有了许多和乡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和泥土的“亲密接触”是在淳安下姜村,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两片荷塘间狭窄的小路泥泞湿滑,只听一声尖叫响彻上空——我大半身子掉进了泥潭;第一次惊叹乡村发展之快是在鄞州湾底村,面对果树繁茂的天宫庄园、一栋栋装了电梯的现代化楼房、一条条整洁宽敞的乡村大道,很难相信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第一次感受新乡人和原乡人的友爱是在安吉余村……

在解锁各种“第一次”的过程中,作为主创团队最年轻的成员,我逐渐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希望通过《千万工程》让更多年轻人重新认识乡村、愿意走进乡村,在村里找到“诗和远方”。

楼羽忻 工作照

杜晏楠

“国际视野”中的美丽乡村

出于专业和个人志趣,在创作过程中,海外视角里的中国发展一直是我十分关注的内容。前期调研时我发现,早在2018年,“千万工程”就被联合国授予了全球年度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我对领奖台上身着蓝色旗袍的裘丽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一位村主任为何能站上国际领奖台?这项殊荣背后的推动者,又如何理解中国生态治理?

终究在2023年8月16日,等到了宝贵的拍摄机会。这一天,湖州安吉举办了“以竹代塑”创新大会,安吉鲁家村村主任裘丽琴与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老友重聚了。裘丽琴带着索尔海姆,感受家乡的满目青翠。索尔海姆告诉我们,“大自然自己不会解决(污染)问题,中国政府的领导和安吉人民一起,让这一转变成为可能,动员人民进行伟大的变革是令人惊叹的”,这也是当年,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千万工程”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国际竹藤组织全球政策负责人博尔哈·埃斯卡多、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的采访中看到了“千万工程”的国际吸引力。

纪录片摄制结束后,大卫来浙江调研,在西湖边他告诉我自己正以浙江各地调研为创作素材写作新书,“千万工程”将是他着墨的重点。“记得发我一张你们纪录片全剧组的照片,我一定要放到书里。”大卫语调轻快,让我感到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杜晏楠 工作照

写在最后:一个村折射文明的生机,一滴水映照太阳的光辉。纪录片《千万工程》凝结着团队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为“千万工程”留下了一本20年的影像志。

团队大合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