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生动教材 纪录片《千万工程》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浙江卫视 发布时间:2024-03-07

3月6日,初春的北京略带寒意,却挡不住来自纪录片《千万工程》的“热辣滚烫”。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主办的系列纪录片《千万工程》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开始前,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会见了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以及主创团队一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参加会见。

董昕、赵承出席创作座谈会并讲话,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一级巡视员董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出席会议。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虞汉胤,浙江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华宣飞,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礼敏参加座谈会。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会议。

董昕表示该片阐释“千万工程”深邃理念,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具有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坚持思想引领,从小切口入手,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新思想润物无声融入纪录片创作中。二是真实记录时代,展现人民群众的力量,承担起纪录片的责任与使命。三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持续鼓励扶持带有鲜明时代印记、彰显时代精神的纪录片,更好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赵承指出,“千万工程”是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年的生动实践,“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实现了从省域实践走向全国示范、从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探索变为引领我国乡村振兴法宝的跃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千万工程”作出论述,更加充分说明创制《千万工程》纪录片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千万工程》纪录片由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广电集团承制,由《又见江南》《万物生长》《心安吾乡》三个篇章组成。今年1月23日至25日在浙江卫视播出后,产生了重大反响。(点击观看纪录片《千万工程》)全网点击量超1.5亿,最高收视同时段全国卫视第2,话题阅读量超6000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矩阵多平台、多轮次宣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全国各大卫视展播,此外还依托外宣平台进行了国际传播。“视听中国”“国家广电智库”“纪录中国”“广电时评”等权威行业平台发布专家点评文章,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华宣飞表示,创制纪录片《千万工程》,是我们在重要节点、重大题材、重点创作方面又一次新的探索,做到了贯通“知与行”,阐释思想伟力;贯通“内与外”,链接浙江全国;贯通“重与轻”,创新表达呈现;贯通“触与达”,提升传播效果。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思想是作品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我们宣传报道和文化创作的航标灯;时代是创作的源泉,伟大的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把“有意义”做得“有意思”,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传播是媒体的价值,文化创作最终要靠传播制胜、靠流量增效。精品创作永无止境,文化使命重任在肩。

赵磊在发言中说,《千万工程》主创团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调研足迹重访浙江乡村,以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表达,绘就浙江山乡巨变的多彩画卷。从浙江近百个代表性乡村入手,创制高质量纪录片精品,用好年轻团队力量,为纪录片注入青春活力,让重大主题宣传更加灵动、多彩。融合传播生态,充分激活全媒体传播链路,助力浙江“小村庄”链接“大流量”,实现纪录片的现象级破圈传播。

姚礼敏表示,该纪录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时代“千万工程”中擦亮了“乡村旅游看浙江”的新名片。透过这部“乡村时代影像志”,观众看见真实的影像、诗画的表达、细腻的情感,溯源了“千万工程”20年来的历史发展脉络,蕴含系统多维的理论思辨,传递诗画江南的乡村美学,饱含鲜活感人的农民故事。 

纪录片《千万工程》总导演杨忆媛动情发言,浙江广电集团年轻的主创团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采访了数百位“千万工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深入认识了这项工程的伟大意义。讲好总书记故事、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必须扛起的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 

纪录片《千万工程》总撰稿陈真说,我们学习的课堂是浙江的山山水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里和田间地头。从一张张笑脸、从他们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成为最好的中国故事。 

片中的外籍专家、外文出版社国际传播专家大卫·弗格森提到,在浙江的村庄调研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每个村庄都是农村发展的榜样,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都是在充分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作为“千万工程”受益者,余杭区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生动讲述了从一个“沉寂”乡村蝶变为“样板”乡村的故事。昔日的“空心村”“留守村”,如今的“网红村”,松阳县陈家铺村先锋书店店长立夏谈起“新乡人”的创业故事,引发现场共鸣。

与会者认为,纪录片《千万工程》精准记录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典型示范,成为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生动教材。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该片结合纪实思维与审美思维,真实形象地全景记录了乡村精彩巨变,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荧屏教材。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该片站位高、内涵深,他从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千万工程”使浙江乡村发生的巨大蝶变。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曹立认为该片结合宏大叙事与百姓故事,既有浙江实践的总结,又有全国探索的价值。

新华社参编部主任秦杰认为该片突破重大主题纪录片的创作难点,以精巧的表现手法书写宏大的主题,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范例。

新华社浙江分社融合报道中心主任王俊禄认为纪录片《千万工程》聚焦基层创新探索,体现了深度、温度和广度。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该片突破传统路径,以大格局与广视野为重大主题纪录片创作提供模板。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该片“致广大尽精微”, 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影视案例。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会议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相关负责人,人民日报、新华社、总台新闻中心、光明日报、中央党校、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社科院等媒体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主创及片中受访代表与会。 

分享文章